上半年风电发展实现“双升双降”

2018年8月14日

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占新增装机总容量的66.1%,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同比增长19.0%,高于火电发电增速11.0个百分点……这一串串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轮廓。

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回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形势持续好转,弃电量和弃电率“双降”,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深入推进中。

产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具体到风电领域来说,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794万千瓦,同比增长约32%。

在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1143小时,同比增加159小时。其中,云南省达到1592小时,稳居全国第一。辽宁紧随其后,达到1335小时。福建、河北和四川以1302小时、1297小时和1296小时分别位列全国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与风电发展规模和利用水平稳步上升相携而来的是上半年弃风状况的持续改善。

针对局部地区弃风情况,今年以来,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摸索,剑指产业顽疾,多次与相关地方政府、电力规划设计单位以及电网公司等研究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在破解弃风难题上不断创新。

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建设和运行的年度监测,按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情况,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布局进行调控,避免“三弃”问题严重地区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组织对“三弃”问题严重地区消纳的督查工作,并督促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完善有关工作的措施,加大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

在调度方面,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为主,组织有关省级电网以及跨省区的电力调度,优化运行方式,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创造条件。

在交易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化交易全面推进,各个地区各种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交易已经陆续开展。

在监管方面,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派驻机构,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以及市场交易等方面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对光伏发电开展了专项监管。

在多方努力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为1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3亿千瓦时,弃风率8.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上半年,有18个省(区、市)没有弃风限电,另有9个省份弃风率在5%以下。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消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电力总需求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有力推动。

可再生能源消纳是一个长期问题,按照十九大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总的战略部署,今后可再生能源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曾于去年11月印发 《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管理置于重要位置;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2018年、2020年各省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配额指标、非水电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以及相关考核办法,对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切实推行,及后续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研究制定当中,今年3月已经征求了一次意见,近期正在按照征求意见及根据各部门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当中。

配额制的出台将会在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和缓解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需求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苏闽粤将领跑海上风电市场

目光聚焦海上风电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5.7万千瓦。截至6月底,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70万千瓦。

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头羊,江苏省计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累计并网350万千瓦。随着前不久盐城滨海北区H2#海上风电项目部分风机并网发电,江苏省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突破200万千瓦,占全国总规模的近七成。

今年以来,福建省在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市场规模化上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记者从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处了解到,该省海上风电获批规模已经突破1300万千瓦。目前福建正按照统一规划,节约集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原则,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标,集中配置海上风电资源,用以扶持福建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园区,以及区内高端先进风电制造装备企业发展。按照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该省将建成海上风电200万千瓦以上。

除上述省份外,广东省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从该省早前下发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来看,该省计划建设近海浅水区(35米水深以内)和近海深水区(35~50米水深)海上风电场址共计23个,总装机容量6685万千瓦。目前包括大唐、华能、国家电投和中广核等在内的数家企业纷纷布局广东海域,欲分食这块“大蛋糕”。

“根据目前的项目储量以及项目核准和开建速度,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强劲,累计并网容量将会在2020年超过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在‘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目标。”国际知名能源咨询机构WoodMackenzie市场资深分析师李小杨表示,在上述三省的引领下,海上风电的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对海上风电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前景虽毋庸置疑,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海上风电在勘测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面临多重屏障。

“海上风电建设成本高企,一旦出现问题维护成本更是难以想象。国外一些国家和装备制造企业在海上风电发展初期都有过较为深刻的教训。”在业内人士看来,海上风电是涉海工程,渔业、航道、船只、交通都有很多交叉,牵涉到用海功能区划,应从国家和地方层面以及规划角度来进行高度整合。我国海上风电目前正在进入快速开发期,但其必须以高可靠性、高技术成熟度来考量,杜绝设备质量问题发生,尤其是大部件的质量问题,贸然激进只会对制造企业带来沉重打击。

上述人士认为,要有效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需要依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通力合作,才能提高海上风电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我国海上风电走向世界迈出坚实的一步。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泰和集团(www.chanoyuta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