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6月15日

  2014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3万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约为12%。规模庞大的贸易额对我国经济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很多的贸易争端。正确理解这种庞大的贸易规模,搞清楚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理性看待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和从容应对由于贸易引发的相关国际关系争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800年之前的一千余年间,世界各国人均产出基本维持不变,而最近200年来,全球人均产出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贸易。

  大航海时代以来,迅速兴起的国际贸易使得各个经济体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经过200余年的演变,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而言,国际商品贸易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在跨地区之间的流动。早期,国际贸易商品流动本身就能真实反映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和要素流动,也就能真实反映贸易双方的资金流动和产业结构差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层面贸易对资源配置的改进效应被逐渐挖掘殆尽,国际贸易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方式—全球价值链方式。全球价值链是指生产环节的分工逐渐取代产品分工,即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的环节,不同经济体从事不同的生产环节。

  在现阶段全球价值链贸易模式下,一个产品已经不能反映出特定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基于商品流通的国际贸易核算体系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和要素流动。在此背景下,一个国家出口的一件商品,仅仅只能说明这件商品在这个国家完成了最后的组装过程,而生产这种产品的中间环节都还是个“黑盒子”。

  由此,全球价值链贸易时代,真正体现要素禀赋差异和要素流动的是产品的生产分工环节,每个经济体只是产品价值链中的一环,也就是说,国际贸易商品的流动、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国与国之间的禀赋差异、产业结构差异等几乎没有关系,国际贸易商品统计完全不能真实体现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关系。

  根据前面的分析,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知道,全球价值链贸易时代,商品贸易完全不能真实反映出经济体之间的实质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因此,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应该理性看待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这一事实。全球贸易大国只是反映出我国贸易商品集散地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我国就拥有这些贸易商品的生产禀赋,更不能说明我国就拥有这些商品的比较优势。理解了这一点,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就能更为理性地看待我国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这一事实。也许,这一头衔,除了带来更多的贸易争端、成为更多国家的政治标靶,很难为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接下来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再结合国际资本流动这一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前面说过,国际商品贸易流动背后本质上是要素流动。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和资本,在劳动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将扮演跨国配置效率改善的关键角色。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必然是首先经历商品贸易,以产品输出作为要素输出的主要形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型跨国公司出现,产品输出的高交易成本使得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产品输出的份额会逐渐下降,而直接的资本输出份额会上升。也就是说,直接的资本输出逐渐开始替代初期的产品输出。

  在此基础上,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再来进一步讨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问题。

  首先,贸易额的规模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贸易品中包含的归属于我国的价值链分工。根据现有的研究,全球价值链的详细分析、增加值贸易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还很难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讨论各国贸易。

  其次,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现有的贸易还是以产品输出为主,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直接的资本输出已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最近30多年来一直是资本流入大国,这些流入资本与我国的劳动力结合形成产品,再销往全球。在这种模式下,由我国出口的产品中,一部分商品是其他国家生产要素与我国生产要素共同结合形成,已很难区分出各自的份额。

  最后,一旦弄清楚现阶段国际商品贸易的实质,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就能更为清醒地认识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也能够更为有理有据地应对由于国际贸易引发的相关国际关系争端。

  今天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的讨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第一,“全球最大贸易国”这个头衔不能说明什么,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这对开云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应对相关国际贸易争端、合理规划和定位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结合国际资本流动来讨论我国国际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定位,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我国国际贸易背后的要素流动等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chanoyuta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