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文化+”开启深圳模式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作者:佚名 | 2015年10月12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深圳的政策环境,对文化产业发展十分有利。只要是新兴产业,政府就会大力支持。同时,深圳也有产业配套方面的优势,如在科技、服务、贸易方面的配套支持下,形成了上中下游十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

  此外,近些年,针对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战略部署,深圳正在建立以“金融资本与文化贸易对接”的方式,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比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上市融资、私募基金融资;联合保险资金、风险资金和银行机构,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设立国家级“文交所”等等。

  “艺术品投资”开启深圳模式

  来自深圳的E当代美术馆参加了今年9月举办的“2015艺术深圳”。尽管是一家新成立的民营美术馆,他们展示了一批重量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作品,让参观展会的观众眼前一亮。

  执行馆长张曦予告诉记者,仅在今年上半年,深圳就有五、六家新成立的当代艺术机构。“深圳的企业在前30多年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一旦进入一个新兴行业,资金不是问题,技术和人才也可以迅速引进。”她透露,由于近期股市、地产的下行,一些孵化期投资项目开始转向艺术品行业,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当代艺术或将再次迎来一轮高峰。

  近些年,一些深圳的地产企业加大对文创项目的投入,特别是一批民营、私营的当代美术馆、艺术机构的成立,为艺术行业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也为艺术品投资在深圳市场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市场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更多的活力、竞争力。”正是基于这个信念,叶建强认为,在深圳推广当代艺术恰逢时机。尽管,“在文化艺术的发展方面,深圳与"北上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当代艺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他们办的各种类型的艺术博览会,有些比较成功,有些也在探索之中,他们的经验教训都值得借鉴。”

  今年12月,深圳文博会主办方还将举办另一场“1+n”模式下的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产品的展示、交易博览会。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发展成自己的行业特色,是摆在叶建强和他的团队面前的难题。

  “我相信文化是流通的。通过交流合作,实现文化的流通,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博会不单要做大,还要加强。”

12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