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倒闭)引起世界金融危机后,“痛定思痛”的有关各方,莫不致力于寻求防止危机再现的办法,“责任最大”的经济学界当然非常积极,而其中以外汇大炒家索罗斯出资50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于2009年10月成立的“新经济思想学社”(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 INET),最具规模和进取。该学社接受外界捐款,每年批出400万美元作为有关学术研究经费,剑桥、牛津和哥本哈根大学都成立“分社”……这五六年来,学社的成员(接受其资助的学者)环绕此命题出版、发表了不少论著,但“特效药”尚在摸索之中。大体而言,大部分(这只是笔者的感觉)经济学者认为民主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原则上没有大问题,只是许多细节须要微调(包括加强规管监督)。换句话说,这可说是一项资本主义进化(优化)工程,并非进行打倒资本主义的革命!
作为经济学的旁支,因为未能“示警”而在金融海啸中千夫所指的金融(财务)学者,当然也做了大量分析金融危机“前尘今生及来世”的研究工作,结论是现行制度结构上并无问题,在这种基础上,只要汲取历史经验,不断创新,金融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重要性不变。这种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结论,可不易为一般人接受。两三年前金融危机余波未了、银行家尤其是投资银行家被公众视为邪恶人物之际,《经济学人》2013年10月31日在纽约为其读者(订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谷歌还是高盛——职业大辩论”的辩论会,试测学者、业界和一般人是否认同金融海啸受害者(数以百万人计)认为金融业无益世人且已成夕阳行业的看法。正反双方辩论甚烈,旗鼓相当,其中诺奖(2013)经济学家席勒(R. Shiller)的说法最具说服力,他指出大学生首选的工作应该是金融业,因为不管传统工商业、新科技甚且要“打救世界”五花八门的行当,在在需财,即无论做什么事都“无财不行”;而要集资,有能力有办法筹措资金的,舍华尔街其谁,意味着金融业的重要性!这种见其根本的立论,大有道理,且强有力地彰显了金融业在世界进化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他遂鼓励年轻人投身此行业。可是与会者投票结果以赞成“谷歌优先”的大比数胜出,那等于说科技的重要性特别是谋生前景(赚钱能力)远在金融业之上。这种结果不难理解,以那场源自华尔街金融风暴的“风眼”正是纽约,《经济学人》的纽约订户大都有切肤之痛,对席勒鞭辟入里的论断,哪会听得入耳!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